web-https

企业型SSL证书,网站安全,企业站SEO,企业站营销推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web-https > 2014-2015年电商法律十大关键词

2014-2015年电商法律十大关键词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4—2015年度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显示,电商立法、“微商”营销机制、电商征税、信息泄露、电商售假、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网络实名制、虚假交易、P2P跑路成为了“2014-2015年度十大电商法律关键词”。

  关键词1:电商立法

  发展电子商务的落脚点应该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电子商务立法则要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为出发点。2015年两会期间,电商界大佬纷纷提出完善电子商务监管的提案,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立法正在紧罗密布的制定过程中。但是,眼下我国电子商务正如一匹疾驰的骏马,立法如何既给骏马上“辔头”,又不让马儿放缓脚步,无疑成了考验立法的难题。

  律师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消费者之心得市场,把增加消费者信任及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发展电子商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电子商务立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2:电商征税

  2014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密集调研,研究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税收征管的政策方案。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上交易负有纳税义务。5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 《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电商征税始终贯穿着这两年的电商发展,如一把利剑悬在网络卖家的头上。

  律师认为,税收法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电商是“互联网+商业”发展的结果,本质还是属于商业,既然是商业圈的主体,显然没有逃避税收的权利。

  关键词3:信息泄露

  2014年3月22日,国内知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指出携程网站的技术漏洞导致部分用户银行账户信息泄露;5月13日,小米论坛约有800万小米社区用户数据遭泄漏;临近年末,乌云报告显示铁路购票网站12306的漏洞危险等级为“高”,漏洞类型则是“用户资料大量泄漏”,这意味着将有可能导致所有12306注册用户的账号、密码、身份证、邮箱等敏感信息泄露。

  因为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关于互联网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规范,律师认为当务之急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和拥有权限的行政主体应当尽快推进、进行此方面的立法工作,明确经营者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及责任,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上的权利保障、救济途径。同时企业主体也应该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比如部署SSL 证书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和真实身份认证,防止信息被窃取以及被钓鱼网站仿冒。

  关键词4:“微商”营销机制

  微信的广泛使用,使得“微商”这一网购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相比于传统电商,微商有着门槛低、成本小、传播广等优势,非常适合个体创业者,同时容纳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但另一方面,微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多,价格混乱,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现象也很多,实际上现阶段的微商处于国家的“监管盲区”。

  律师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电商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自律和内部的监管,微信电商模式要健康发展,应让规范的营销机制先行。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这种类似个人账户的网上营销行为应当尽快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中。

  关键词5:电商售假

  2014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两次对网络交易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进行的质量检测,抽查的9个电商平台中7个在卖假冒或质量不合格商品,问题率约为77.8%。

  律师建议,第三方交易平台应当承担起电商售假的法律、社会责任,对于商户资质、商品发布审核,同时应当通过技术创制,健全制度体系加以严格筛选。另一方面,立法者应当通过法律法规对避风港原则的适用予以必要的限制;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则可以将第三方平台之间的黑名单商户进行信息共享,避免商户打一枪换一炮的规避行为。

  关键词6:不正当竞争

  2014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召开 “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通报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诉讼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其主要涉及域名抢注、搜索引擎排名、商业诋毁、恶意插标等竞争行为,互联网业界大佬百度、腾讯、奇虎等均有涉案;同时,其相关数据显示在法院审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涉及互联网领域的约占总量到的30%。

  律师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细分领域内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争议的内容、形式也将越来越复杂,因此,1993年所制定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显然已经很难继续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今对其进行相应修改、增订的时机已经到来。

  关键词7:商标抢注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深,近年来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商标抢注侵权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就有着很高的出镜率。如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早于2011年11月1日就将“双11”、“双十一”等六个商标申请注册,引得业界一片哗然。

  律师认为,初创企业在注册商标前应当先行进行商标初检,以明确在该类别项目是否可以注册商标,若发现已有注册或近视商标,应尽快掉转马头另行注册商标,以免留下隐患。若企业商标被恶意抢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向主管部门提出商标异议。

  关键词8:P2P跑路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初,全国共有P2P平台1275家,其中今年前5个月共上线220家。而今年跑路P2P平台已有45家。

  律师建议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尽快对P2P平台进行核查、考评,鼓励合法、优质的P2P平台规范经营,打击不法、低劣的平台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还投资者一个安全、合法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9:网络实名制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网上昵称不准违反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侮辱诽谤他人等“九不准”,并就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的管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规范,规定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律师认为,网络实名制监管,应充分考虑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在此背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监管者除提高服务及监管水平之外,还应提高保护网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网民权益的意识。

  关键词10:虚假交易

  电商平台上的店铺刷单早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之一。在电商平台上,商品可以通过销量进行排名,更大的销量意味着被展示在靠前位置的概率更高,也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流量,因此刷单成为不少网店的提升销量的捷径。

  如今各式各样的刷单,在电商产品和服务销售过程中出现。有雇人刷单升级的,有以刷单为诱行骗的,有组织刷单不正当竞争的。律师认为,刷单的根源在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如果现实中的交易,刷单就会变成无聊的人做的无聊的事情,因此其关键还是电商形成的评价体系,给诚信卖家带来了优势地位,而不诚信的人意图反扑,利用规则进行不正当竞争或者欺诈。